温馨提示:
婴儿的情绪最初有两种反应:一种是舒畅,反映生理需要的满意;另一种就是不舒畅,是生理需要未获得满意或其他不适。哭叫正是情绪的反应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儿童的情绪会逐渐复杂起来。心理学家曾对500名婴儿进行观察,发现婴儿从满月到3个月末,即有欲求、喜悦、厌恶、愤怒、惊骇和烦闷六种情绪反应。
喜悦
刚出生几天的宝宝就会笑了,爸爸妈妈好开心呀!但其实,精囊炎的笑容是生理性的反应,这种微笑是脑干部位的脑电波活动的信号,而并不是爸爸妈妈们所认为的那样是孩子高兴的反应。从4~6周开始,宝宝的笑开始与他们的感受联系在一起了。这时候的笑是生理情绪的体验,宝宝感到身体内部惬意了,他就会用笑来表达。奶奶碰碰宝宝的脸,爸爸轻轻地触摸宝宝的皮肤,或者是他听到了妈妈认识的声音等,都会引起宝宝舒畅情绪的反应。
从2~7个月开始,宝宝的喜悦情绪出现了分化,开始对不同的人有了不同的反应。4个月时,宝宝对认识的人脸比不认识的人脸笑得更多,甚至只对亲近的人微笑。这时妈妈会发现,妈妈笑,宝宝也会有意识地笑,这是宝宝应答,性的微笑。慢慢地,生活环境中的事件开始能引起宝宝的微笑和大笑,妈妈用玩具来逗弄宝宝,或是爸爸轻轻地给宝宝呵痒,他会因为觉得好玩又有人陪伴而高兴地咯咯笑起来。
愤怒
愤怒,也是宝宝常见的情绪。宝宝愤怒的反应,往往是由剧烈到缓和,由直接到间接,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婴儿时期的愤怒不发则已,一发总是来势汹汹,不能抑制:两手摇动,两脚乱踢,满面涨红,大声哭叫。
尤其是一些“智慧”的宝宝们,他们会因需要(饥饿、口渴、倦等)没有得到满意而将愤怒情绪转变为哭声,在他们不会说话的这段时间内,宝宝基本上就是靠哭声来向爸爸妈妈倾诉自己的烦恼和不满。
嫉妒
通常认为2岁后的宝宝才会有嫉妒、害羞、骄傲等较为复杂的心理。但其实从婴儿3个月大开始,他们就已经会因为母亲将注意力转向其他人,如和别人聊天或逗弄其他婴儿师气愤,他们会以蹬腿和发出不满的叫声来表示抗议。
“吃醋”表现出一个人对失去所爱之人的害怕,而宝宝的“吃醋”心理与人际沟通有关,是感觉到某人的出现威胁到自己与亲人关系后所做出的反应。
恐惊
恐惧大约在出生后的第6个月发生。这是由于突然遇到强的刺激,心理失去平衡所发生的情绪反应。父母要注意,孩子有的恐惧是习得的,如听到了放鞭炮的声音,孩子会有好像是惊怕的反应,父母无需紧张地用夸张的言语和动作去保护孩子,只需要轻轻地抱住孩子,用言语给他解释那是什么声音,就可以了。
另外,害怕陌生人正是这时期恐惧情绪的突出表现,随着成长,慢慢会有所改变。
依恋
从7个月开始,宝宝开始出现了依恋亲近的人的依恋情绪。宝宝最喜欢和亲近的人接近,这样的接近会给宝宝带来惬意、舒畅和安全的情绪。当亲人一旦要离开,就会产生不舒畅的情绪。
1岁之前的宝宝处于前依恋期(出生~2个月)和依恋建立期(2个月~1 2个月)。处于前依恋期的宝宝会用微笑、凝视和咿呀言语同成人进行交流,依恋建立期的宝宝开始对认识的人有特别的友好关系,能从周围的人中区分出最亲近的人,并特别愿意和他接近。
如妈妈用身体同宝宝进行接触,如抚摸、搂抱、摇晃等,宝宝感受到这些触觉和运动觉的刺激,就会产生舒畅的情绪。如果亲近的照看者需要暂时离开,那宝宝也能忍受,但是会带有一点伤感的情绪。
宝宝的情绪周期
“情绪周期”是指一个人的情绪高潮和低潮的交替过程所经历的时间。当我们情绪出现不明波动时,在我们的心情低落的时候常会找出生理周期做为借口;而宝宝时好时坏的心情,是不是也有“情绪周期”在作祟呢?
其实很多细心的妈妈都已经发现了,宝宝会在一个时期内表现出强烈的生命活力,情绪高涨,和人亲近,如成人处于情绪周期的高潮;有时则会莫名其妙的不安和愤怒,并且常常会持续一段时间,就像处于情绪周期的低潮。
中国孕妇网小贴士:
宝宝情绪模式的形成几乎是照料者情绪的翻版,所以,妈妈要即时地作出积极的情绪回应,这样宝宝会体验到更多的开心。
宝宝情绪该如何调整
多抱抱宝宝
父母亲要多抱一抱宝宝,让宝宝通过与母亲肌肤的接触知道自己是被疼爱的,这对婴儿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婴儿除了营养上的需要之外,还有精神上的需要。宝宝在妈妈那温暖的怀抱中,会感到妈妈的爱护和关怀,他会凝视着妈妈的脸,看着妈妈的口形,听着妈妈那亲切的声音。肌肤亲情能够满意宝宝的精神需要,也是帮助宝宝发展情绪与人际的重点,爸爸、妈妈的怀抱越温暖、亲密,宝宝的情绪就越稳定、有自信,所以父母们千万别忽视。
多关心宝宝的哭
宝宝生下来就会哭。哭是婴儿与外界沟通的第一种方式。通过婴儿的哭泣,妈妈可以知道:宝宝是饥饿,疼痛,不惬意,大小便了,还是感到寂寞了。半岁的宝宝只有用哭来表达他的需要和哀求,如果您不关心宝宝的哭,他会感到很无助。时间一长就会变得悲观消极,并且不再为达到某一目的而想方设法去表达自己的想法。这势必会影响到宝宝语言的发展。所以父母要多关心宝宝的哭,努力去理解宝宝哭的含义。当宝宝哭了,爸爸妈妈可以以关心的口吻对宝宝说:“是不是尿裤子了?”“宝宝是不是想说话?”并及时解决他的困难。如果是宝宝感到寂寞了,就要哄哄他,念儿歌或唱歌给他听,或者和他做游戏,让他体验到快乐。
让宝宝有安全感
有的父母为了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宝宝一出生就让他离开父母单独睡。一些研究人员认为:要想培养宝宝的独立性,最重要的是要让宝宝的情绪稳定,情绪一旦稳定了,自然而然就会产生独立性。如果让宝宝从小离开母亲,在他需要听到母亲的声音、嗅到母亲身上的气味、得到母亲的精心照料时,却得不到应该得到的满意,宝宝就会产生不安全感。同时还会影响他们的情绪,自然就不会增强他的独立性。所以,在宝宝6个月之前,妈妈最好能在宝宝身边睡,适时地拍拍、哄哄、抱抱他,或者唱一首摇篮曲,让宝宝心满意足地安然入睡。
提醒
父母与宝宝在一起时,应该把所有的不舒畅抛诸脑后,心情尽量放轻松,否则,宝宝会受到你紧张的情绪影响,显得不安、退缩。
好情绪对EQ、IQ都有积极影响
婴儿的情绪社交发展是由内而外逐步展开的,他最先接触到的就是父母、家庭成员,亲子关系是他发展所有情绪与人际的起点,亲密的亲子关系可以稳定婴儿的情绪,让他感到安全。为了帮助他学习信任他人,同时为他将来的人际关系奠立稳固的基础,
有人曾对宝宝的行为做过长期的实验,把一个每天生活得多姿多彩且有良好情绪的宝宝和另一个在单调无聊的生活中成长起来的宝宝作比较,明显地看出:前者的反应比后者敏捷,而且这个宝宝在以后的教育中也显示出很大的优势。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快乐的情绪体验对宝宝智力的发展、语言能力的提高都有积极的影响。(www.baba120.com 中国孕妇网编辑)
最好别让孩子看到你一丝不挂的样子,尤其是异性父母与子女。裸体的异性父母可以引起孩子的性冲动,这...
儿童心理专家的育儿经:先生觉得对孩子应该自然,不要过于关心他。那样会给孩子压力。父亲节那天,孩...
实际上,声音比长相、形体更相像。如果父亲笑声爽朗,妈妈碰巧又是大嗓门,很难想象孩子会是小声小气...
宝宝在子宫时,周围的环境是封闭的,出生前他听得最多的,就是血液在血管里流动的声音,也就是类似于...
俗话说,‘男孩儿要穷养,女孩儿要富养’,不是没道理的。现在想来,我这一辈子吃亏就吃亏在没钱,没...
有的儿童特别胆小,这种恐惊有年龄特点,有时也是暂时的,有些恐惊会随着儿童的发育而逐渐消失。中国...
当宝贝失败时,内控型妈咪往往更多的看到宝贝在这个过程中做得不够完美的地方,将失败归咎于宝贝,却...
父母感情不和,他们养育的婴儿也总显得很忧郁。如果夫妇每天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
很多宝宝爱发呆,家长总是担心会不会是因为孤独症惹的祸,爱发呆宝贝到底有没有问题呢? 发呆其实是一个...
情商与智商(IQ)两者互异,但并不冲突,它们之间互相制约联系,共同影响人的一生。心理学的研究提出了如...
现代的独生子女家庭,恐怕孩子在每一位家长的心目中都是“至高无上”的,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
调查:吵架比离婚更伤害孩子心灵,孩子看到父母吵架会感到非常恐惊:一方面,他看到父母情绪都失去控...
研究表明,婴幼儿确实具有性欲的,这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从出生时开始,婴儿便有着能使自己身体...
孩子是个夜哭郎该怎么办?严格禁止如此对待“夜哭郎”,发育快的孩子在出生后2个月左右时即能区分昼夜...
婴儿 在学会说话以前,有着丰富多彩的体态语。体态语包括面部表情和手势的变化。在1岁以内,有成百上千...
问:我们幼儿园有些小朋友特别爱告状,有时两个小朋友发生纠纷,两个人都向老师诉说对方的不是。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