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医生曾经在门诊接待过这样的一对青年夫妇,他们的孩子一岁半了,从小很乖巧,智慧伶俐,但近一段时间,孩子一放在床上就哭闹不休,夜间必得抱着才能睡觉,弄得他们心烦意乱、疲劳不堪。父母和爷爷奶奶都以为孩子身体不惬意,得了什么病,到医院儿科去检查,还验尿、化验血,未发现任何躯体疾病,孩子身体挺健康的。在儿科医生的推荐下到心理门诊咨询,医生详细地了解了患儿近几个月的病史,原来患儿在两个月前生过一次病,受到了大人们的特别照顾:抱在怀里哄逗、举起来摇晃,真是百依百顺,结果病愈后一放到床上就哭闹不休。这就是大人不良的强化行为造成的。此时婴儿的哭闹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和呵护。
在上述患儿父母的配合下,心理医生让小孩的父母每晚把小宝宝单独放在床上便离开,无论如何哭闹也不予理睬,结果,第一天哭闹了一小时,第二天哭闹时间就明显缩短,只哭了二十分钟,第三天便不怎么哭了,一周后就不再哭闹,哭闹行为得到了矫正。
父母首先要控制情绪
虽然孩子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与生俱来的,但也会受身边人的影响而发生改变。妈妈惊慌失措、大发雷霆或者伤心流泪,一切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孩子的模仿能力又强,一定会模仿妈妈的行为举止。所以,妈妈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孩子大哭之前予以阻止
孩子停止哭泣是最明智的做法。比如在孩子开始呜咽时,立刻抱起孩子换个地方,或者把准备好的玩 具递到他眼前等等。此时,善于“察言观色”是非常重要的,对孩子举动不敏感的妈妈十有八九会错过好时机。
只要平时留心观察,了解孩子的生活方式、习惯以及不良习惯,大体是能够察觉到孩子在何时会哭的。此外,还要了解怎样使孩子保持好心情,孩子喜欢什么、讨厌什么等等。提前采取行动避免孩子号啕大哭,那由此带来的烦恼也会相应减少许多。
正如前文所述,一旦孩子哭起来了,就要更加温柔地抚慰孩子。因为孩子还不会控制情绪,哭起来就很难止住,变得愈加烦躁。妈妈要记住,越是这样的时候,孩子越需要妈妈的温柔呵护。
夜哭郎
到了晚上,累得筋疲力尽的妈妈以为总算可以闭眼休息了,可孩子就像算准了时间似的,又开始哭起来了,而且怎么哄都没用,像是被什么东西吓到了,或是看到了什么可怕的东西,扯着嗓子猛哭。有个妈妈曾经对我说:“孩子一关灯就哭,害得我一到晚上就紧张得不行。”那些白天玩得挺好,晚上却特别爱哭的孩子,毕竟是出了什么问题呢?
孩子的恐惊心理
有的孩子晚上特别爱哭,吃饱了奶,白天就开开心心地玩耍,但只要天一黑,便哼哼唧唧地哭起来。这样的情况并非一两天,而是每天如此,妈妈当然会感到绝望,如果处理不好,还可能发展成产后抑郁症。
孩子出生6个月左右时开始会感到害怕,也就是能体会到“恐惊”。在这之前,孩子只是通过单纯生理性的满意,如进食、睡眠、排泄等来感受世界。从6个月左右起,孩子将体验之前从未经历过的感觉——恐惊。
一般情况下,这个阶段的孩子在环境突然改变的情况下会感到害怕,比如搬到陌生环境,突然传来巨响,天黑了,或者被强光照射等情况。随着环境变化程度的加剧,孩子的恐惊感也会随之增强。
如果孩子身体没有任何异常情况,父母的养育方法也没有什么问题,但一到晚上孩子就特别磨人、爱哭的话,可能是因为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恐惊心理。这时,打开一盏光芒柔和的灯, 或者播放柔美的古典音乐,可以给孩子安全感。
严格禁止如此对待“夜哭郎”
发育快的孩子在出生后2个月左右时即能区分昼夜。如果孩子夜里哭就喂奶,或者像白天一样和他玩耍,会养成孩子在夜里吃奶、玩耍的坏习惯,因此这些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孩子并不是因为饿才哭,就要尽力抚慰孩子,让他平静下来,轻轻拍着他,哄他再次入睡。(baba120.com 中国孕妇网收集整理)
妈妈的态度很重要
有的妈妈认为孩子在夜里哭是不听话的表现,就训斥孩子“为什么还哭?”虽然只有几个月大,可孩子已经能从妈妈的表情、动作、语气上准确感受到妈妈的情绪了,这就是母子间非语言性的互动。白天因为照顾孩子很辛苦,妈妈还可以发点小脾气,但夜里孩子惊醒后啼哭的时候,妈妈千万要抱起孩子及时给予安慰。在妈妈温暖的怀抱中,孩子才会放下心来,一点点地消除自己内心的恐惊。相反,如果妈妈对哭泣的孩子发火,对他说:“妈妈也要睡觉呀!你不能不哭吗?”那么孩子内心的恐惊心理不但无法消除,反而会因为妈妈的责备变得更加强烈。
最好别让孩子看到你一丝不挂的样子,尤其是异性父母与子女。裸体的异性父母可以引起孩子的性冲动,这...
儿童心理专家的育儿经:先生觉得对孩子应该自然,不要过于关心他。那样会给孩子压力。父亲节那天,孩...
实际上,声音比长相、形体更相像。如果父亲笑声爽朗,妈妈碰巧又是大嗓门,很难想象孩子会是小声小气...
宝宝在子宫时,周围的环境是封闭的,出生前他听得最多的,就是血液在血管里流动的声音,也就是类似于...
俗话说,‘男孩儿要穷养,女孩儿要富养’,不是没道理的。现在想来,我这一辈子吃亏就吃亏在没钱,没...
有的儿童特别胆小,这种恐惊有年龄特点,有时也是暂时的,有些恐惊会随着儿童的发育而逐渐消失。中国...
当宝贝失败时,内控型妈咪往往更多的看到宝贝在这个过程中做得不够完美的地方,将失败归咎于宝贝,却...
父母感情不和,他们养育的婴儿也总显得很忧郁。如果夫妇每天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
很多宝宝爱发呆,家长总是担心会不会是因为孤独症惹的祸,爱发呆宝贝到底有没有问题呢? 发呆其实是一个...
情商与智商(IQ)两者互异,但并不冲突,它们之间互相制约联系,共同影响人的一生。心理学的研究提出了如...
现代的独生子女家庭,恐怕孩子在每一位家长的心目中都是“至高无上”的,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
调查:吵架比离婚更伤害孩子心灵,孩子看到父母吵架会感到非常恐惊:一方面,他看到父母情绪都失去控...
研究表明,婴幼儿确实具有性欲的,这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从出生时开始,婴儿便有着能使自己身体...
孩子是个夜哭郎该怎么办?严格禁止如此对待“夜哭郎”,发育快的孩子在出生后2个月左右时即能区分昼夜...
婴儿 在学会说话以前,有着丰富多彩的体态语。体态语包括面部表情和手势的变化。在1岁以内,有成百上千...
问:我们幼儿园有些小朋友特别爱告状,有时两个小朋友发生纠纷,两个人都向老师诉说对方的不是。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