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观察和评估幼儿
仔细观察儿童是洞察其孤独所必需的第一步。观察时,教师可着重于以下一些症状:
*儿童表现出羞怯、焦急、不自信或悲伤吗?
*他(她)对周围环境缺乏兴趣吗?
*他(她)看上去是被伙伴拒绝了吗?
*他(她)选择避开其他孩子吗?
*他(她)是否缺乏社会技能,不能开始或维持与同伴的交往?
*他(她)具有必要的社会技能而不愿使用?
*他(她)被同伴欺负吗?
*他(她)的孤独是长期就有的呢还是最近的现象?
另外,由于在儿童身上孤独并不总是被观察得到(如有的儿童有朋友,但还是感到孤独),教师应该花时间与儿童个别交谈。可以问孩子:“悲伤和孤单是什么意思?”,“你悲伤和孤单吗?”,或者“什么能使你更快乐?”等问题。
观察和评估幼儿时,意识到他们的发展能力和个人倾向非常重要。比如,一般认为单独玩耍的幼儿今后社会和认知方面可能有危险。然而,许多学前和幼儿园儿童参与非社会性的活动,这些活动又高度预示着某种能力。因此,随着时间的发展,教师需要观察儿童的同伴交往,与他们交谈其感受,记录其行为和反映,以决定其是孤独现象呢,还是儿童在舒畅地建设性地自我活动。
干预策略及建议
尽管可以用来指导详细实践的研究还相称缺乏,教师还是可以考虑可能适用于儿童的几种方法。
*具有攻击性的儿童孤独感和不满社会的程度最高。儿童不被同伴接纳的原因很多,教师需要评估导致遭拒绝的环境:孩子对别人有攻击性吗?他(她)要加入正在进行的游戏并适应环境有困难吗?他(她)传达需要和愿望有困难吗?等等。问题一经确认,教师就可以帮助儿童改变环境。教师可以指出儿童对别人行为的后果,给他们示范如何适应正在进行的游戏,或者帮助儿童清晰地传达感受和愿望。
*受到支持、培养和珍爱的儿童较少遭到拒绝,与同伴积极交往的可能性更大。
*受忽视的儿童同样感到孤独,虽然比因攻击性遭拒绝的儿童程度要轻。这类儿童与同伴交往有困难,因为他们通常缺乏社会技能。这些儿童也可能极端害羞、拘谨、焦急,还可能缺乏自信。
*如果儿童缺乏某种技能,教师可着重给予儿童反馈、提议、意见。拥有足够社会交往技能但不愿运用的儿童,可使其与比他更小的儿童配对以给其运用交往技能的机会。
*受欺负的儿童认为学校是个不安全的、有威胁的地方,通常不喜欢学校。这些儿童的孤独感受会进一步延迟,即便欺负终止了还是逃避学校。这些发现指出了执行即时的干涉策略,减少欺负现象的重要性。教师可给攻击者提供严格的但具有支持性的建议。比如,可以引导并帮助儿童形成所需的生活技能,如尊敬别人,参与问题解决,一起完成需要合作的技巧和任务,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等。
*教师还可考虑如何用课程帮助孤独儿童。通过操作、绘画、运动、音乐或者创造性活动,给以表达悲伤和孤独感受的机会,对有些儿童可能会有益处。安排有小道具的戏剧演出区,可帮助一些儿童表达他们的感受并获得支配感。使用危机导向的图书,求助于(精神分析的)读书疗法,可能帮助儿童处理个人危机。与儿童分享经过仔细挑选的文学作品,可能有助于促进情感健康。
*形成与儿童的亲密关系、与其主要的照管人交流,能给教师有价值的洞察力和指导。当教师意识到儿童经受的孤独是由家庭引起时,可以通过不同方式提供他们的支持。花些时间聆听,可打消一些儿童的疑虑,使其恢复信心。建议家长邀请一个小朋友到家里,也可能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情谊。此外,教师可就如何使孩子在学校更感舒心征询家长的建议,与家长分享有关的资源。
人们曾一度认为孤独问题只与青少年和成人有关,研究表明这是一种误导。有部分幼儿确实体验到孤独的感受,数量虽少,但问题严峻。伴随孤独而来的当下的及长远的消极后果越来越明显。观察儿童,形成并贯彻干预策略越来越紧迫。教师只有花时间关注儿童的需要,与他们建立亲密关系,帮助他们满意需要,儿童才可得以茁壮成长。
最好别让孩子看到你一丝不挂的样子,尤其是异性父母与子女。裸体的异性父母可以引起孩子的性冲动,这...
儿童心理专家的育儿经:先生觉得对孩子应该自然,不要过于关心他。那样会给孩子压力。父亲节那天,孩...
实际上,声音比长相、形体更相像。如果父亲笑声爽朗,妈妈碰巧又是大嗓门,很难想象孩子会是小声小气...
宝宝在子宫时,周围的环境是封闭的,出生前他听得最多的,就是血液在血管里流动的声音,也就是类似于...
俗话说,‘男孩儿要穷养,女孩儿要富养’,不是没道理的。现在想来,我这一辈子吃亏就吃亏在没钱,没...
有的儿童特别胆小,这种恐惊有年龄特点,有时也是暂时的,有些恐惊会随着儿童的发育而逐渐消失。中国...
当宝贝失败时,内控型妈咪往往更多的看到宝贝在这个过程中做得不够完美的地方,将失败归咎于宝贝,却...
父母感情不和,他们养育的婴儿也总显得很忧郁。如果夫妇每天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
很多宝宝爱发呆,家长总是担心会不会是因为孤独症惹的祸,爱发呆宝贝到底有没有问题呢? 发呆其实是一个...
情商与智商(IQ)两者互异,但并不冲突,它们之间互相制约联系,共同影响人的一生。心理学的研究提出了如...
现代的独生子女家庭,恐怕孩子在每一位家长的心目中都是“至高无上”的,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
调查:吵架比离婚更伤害孩子心灵,孩子看到父母吵架会感到非常恐惊:一方面,他看到父母情绪都失去控...
研究表明,婴幼儿确实具有性欲的,这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从出生时开始,婴儿便有着能使自己身体...
孩子是个夜哭郎该怎么办?严格禁止如此对待“夜哭郎”,发育快的孩子在出生后2个月左右时即能区分昼夜...
婴儿 在学会说话以前,有着丰富多彩的体态语。体态语包括面部表情和手势的变化。在1岁以内,有成百上千...
问:我们幼儿园有些小朋友特别爱告状,有时两个小朋友发生纠纷,两个人都向老师诉说对方的不是。请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