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很多研究专家把混沌未开的宝宝与学富五车的大科学家们相提并论,曾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其实,还真是这么回事,探索欲望促使我“发现”和获得知识的过程,确实与科学家是一样的。
每次洗完澡后,妈妈都用一条洁白的浴巾包裹轩轩。有一天换了干净衣服,妈妈没来得及把浴巾晾起来。轩轩在屋里走动,不小心踩在浴巾上,发现浴巾上留下了黑印。这是什么?她又踩了一脚,又一个黑印。干脆两只脚都试试,果然两个黑印。哇!太奇妙了!她接着踩、踩、踩……一会儿,妈妈过来了很气愤:“谁把洁白的浴巾变成了大花脸?”轩轩听了妈妈的话却高兴地“咯咯”笑个不停。
研究发现,婴幼儿的知识并不是父母耳提面命传授的直接结果,而是自己积极主动建构的成果。这就是说,任何外来的知识宝宝都不“认可”,只有通过自己的研究和探索,与自己的观察和体验“对上号”了才会“认可”外界教给他的知识。(www.baba120.com 中国孕妇网编辑)
所以,孩子天生都有探索事物、研究问题的倾向。例如,妈妈刚刚警告宝宝:“不要往地上洒水,要不然地上就湿了。”果真是这样吗?那得试试看!于是,他“故意”往地上洒水,然后还在地上踩一踩,检查地上是不是确实湿了。他可能要反复“实验”很多次,最后发现是同一结果,他才会真正把这个“研究成果”定位为一个可靠的知识。可见,宝宝最初获得知识是一个“研究”过程,就像科学家一样工作。
心理疏导策略
1、把宝宝看成科学家而不是学生
也许你很难把混沌未开的宝宝与学富五车的大科学家相提并论,但宝宝的“发现”和获得知识的过程是与科学家一样的。
首先,他像科学家一样对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凡事爱探讨个毕竟,而不像普通成人懒于质疑和思索;
其次,他不接受现成的知识,非得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反复尝试才会真正认可,就像科学家依赖实验、尊重事实、求得真知一样;
最后,他像科学家一样善于“超越自己”,如果发现下次实验结果与以前不同,他很可能就会推翻以前的结论。可见,父母好心灌输的知识他基本上“不领情”,除非自己验证出来可靠的成果。
所以,父母不要过度“教”宝宝,要尊重他像科学家一样获得知识的过程。
2、着重关注宝宝的探索过程而不是结果
宝宝生而具有的这种研究热情和能力,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弱。虽然后来知识积累的速度和广度可能呈几何级数增长,但“研究意识”却越来越淡薄,“研究成果”也越来越少了。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我们在观念上把宝宝当成了接受知识的容器,在做法上鼓励他被动听讲、背诵和训练,在评价上聚焦宝宝获得知识的结果,而不在乎他是否是通过优良方式获得了这些知识。也就是说,不太关注宝宝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3、尊重宝宝玩耍即学习的方式
没有童心的父母总会认为宝宝在故意捣蛋,然后没有一点回应地收起浴巾放进洗衣机里,或冷淡地看一眼说:“以后不许乱踩!”其实,宝宝的最初动机并不是捣蛋和破坏,而是探索。如果一个人徐徐成熟了,并也徐徐丢掉了童心,那他就是一个标准的成年人;如果一个人心智成熟了,并还保留住了童心,那他可能是一个很富有天分的成年人。例如毕加索,他虽然谙熟绘画技能,但是未泯的童心成就了他的辉煌事业;例如爱因斯坦,他虽然精通现代物理学的奥秘,但是孩童般的想象力让他走到物理科学的巅峰,他还深有感触地留下一句旷世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可见,如果父母帮助孩子留住他生而具有的研究激情,实际上是帮他留住了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4、为宝宝多提供非结构性的游戏材料
像水、沙、泥都属于非结构性的游戏材料,它们富于变化,没有固定的形状,是宝宝的最爱,最适合宝宝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爱干净的妈妈可以为宝宝准备一身“工作服”,让他尽情地感知事物的特征,培养探究意识和想象能力。
5、为宝宝的探究提供支持的心理环境
例如维护和培养宝宝好奇、好问的好习惯,给宝宝充分的时间摆弄,不打断他;不急着回答宝宝的问题,给他一个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并和他一起尝试研究;为宝宝解决问题提供充分的材料等。(www.baba120.com 中国孕妇网)
Tag:健康(23)孩子(26)心理(39)儿童(22)尊重(2)
最好别让孩子看到你一丝不挂的样子,尤其是异性父母与子女。裸体的异性父母可以引起孩子的性冲动,这...
儿童心理专家的育儿经:先生觉得对孩子应该自然,不要过于关心他。那样会给孩子压力。父亲节那天,孩...
实际上,声音比长相、形体更相像。如果父亲笑声爽朗,妈妈碰巧又是大嗓门,很难想象孩子会是小声小气...
宝宝在子宫时,周围的环境是封闭的,出生前他听得最多的,就是血液在血管里流动的声音,也就是类似于...
俗话说,‘男孩儿要穷养,女孩儿要富养’,不是没道理的。现在想来,我这一辈子吃亏就吃亏在没钱,没...
有的儿童特别胆小,这种恐惊有年龄特点,有时也是暂时的,有些恐惊会随着儿童的发育而逐渐消失。中国...
当宝贝失败时,内控型妈咪往往更多的看到宝贝在这个过程中做得不够完美的地方,将失败归咎于宝贝,却...
父母感情不和,他们养育的婴儿也总显得很忧郁。如果夫妇每天当着孩子的面吵架,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
很多宝宝爱发呆,家长总是担心会不会是因为孤独症惹的祸,爱发呆宝贝到底有没有问题呢? 发呆其实是一个...
情商与智商(IQ)两者互异,但并不冲突,它们之间互相制约联系,共同影响人的一生。心理学的研究提出了如...
现代的独生子女家庭,恐怕孩子在每一位家长的心目中都是“至高无上”的,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
调查:吵架比离婚更伤害孩子心灵,孩子看到父母吵架会感到非常恐惊:一方面,他看到父母情绪都失去控...
研究表明,婴幼儿确实具有性欲的,这是正常的生理和心理现象。从出生时开始,婴儿便有着能使自己身体...
孩子是个夜哭郎该怎么办?严格禁止如此对待“夜哭郎”,发育快的孩子在出生后2个月左右时即能区分昼夜...
婴儿 在学会说话以前,有着丰富多彩的体态语。体态语包括面部表情和手势的变化。在1岁以内,有成百上千...
问:我们幼儿园有些小朋友特别爱告状,有时两个小朋友发生纠纷,两个人都向老师诉说对方的不是。请问...